在中國雪災、奧運停產、調整稅率和提高電價以及投機資金的炒作下,滬鋁和LME鋁價今年曾經走出兩波強勁漲勢行情,LME鋁價更是兩創歷史新高;但隨后滬倫兩市便開始了一波令人瞠目結舌的持續暴跌,9月初滬鋁輕松跌破大部分電解
鋁企業17300左右的現時成本,并繼續持續大幅下挫,截止到9月底,滬鋁現貨月盤中跌破15000大關,最低探至14930,這讓許多中小型企業的生產經營快速陷入困境。而國內十一長假期間世界金融市場海嘯般的巨幅動蕩導致節后國內商品市場顯現崩潰式的補跌行情,逼近13000元/噸的鋁價讓幾乎所有
電解鋁生產經營企業處于生產即巨虧的境地。
金融風暴波及實體經濟,全球需求持續收縮
雷曼投行申請破產將美國次貸危機引向了新的高潮,信用緊縮導致投資和消費同時緊縮,實體經濟已開始受到波及。美、日、歐經濟出現全面衰退的跡象,金融風暴的影響已向全球蔓延。相關機構預計美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分別為-1%和-2.5%,日本分別為-0.8%和-1.5%,歐洲分別為1%和-0.5%;新興經濟體經濟將出現大幅減速乃至衰退,預計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今明兩年分別為4%和1.8%,中國的GDP增速也將會由11%降至9%左右。而經濟危機對
金屬最嚴重的影響莫過于導致其需求的減少。交通運輸行業是用鋁大戶之一,今年來全球汽車產銷量明顯放緩。8月份,歐元區(西歐)轎車新車登記同比回落16.0%,已是連續4個月下滑。今年來美國汽車銷量也是連續下滑,8月份銷量折年率為1370萬輛,同比回落16.0%。從中國來看,2008年1—7月,中國電解鋁的表觀消費量為737萬噸,同比增長9%,增速明顯放緩。另外,中國汽車產量增速也在明顯放緩。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8月份國內乘用車產量43.48萬輛,比7月份減少19.8%。今年前8個月,國內乘用車產量為增長13.7%,與2007年22.8%的增速相比,回落了9.1個百分點。
庫存方面,2008年7月初LME鋁庫存維持在109萬噸,而整個三季度這一數字始終呈增加態勢,進入9月之后更是出現加速增長,截至10月10日已經超過了139萬噸,這一庫存量已經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從庫存流入來看,主要來自北美市場;8月底,日本港口鋁庫存較上個月大幅增長21%,目前已經達到24.52萬噸;中國的現貨鋁庫存(含非注冊品牌)已超過45萬噸,其中廣東地區庫存已經超過13萬噸,上海期貨交易所庫存截至10月10日超過20萬噸,同樣反映出消費不振、供過于求的現實狀況。
政策調整增加國內供應壓力
國內大量初級鋁的出口相當于變相出口中國廉價而緊缺的能源,這對于中國整個能源政策的實施以及經濟結構都是非常不利的。國家2004年后開始陸續調整原鋁及初級制品的相關退稅政策,逐步減少退稅比例,進而由退稅轉為征稅。但國內企業通過
鋁材出口來回避原鋁及初級制品的征稅。政府于是在2007年7月開始調整鋁材出口退稅,而
鋁錠的變相出口隨即由
鋁型材向
鋁管轉移,隨后國家加強了鋁管出口的管制,鋁管出口迅速回落,但是
鋁合金出口(尤其是一般貿易項下的鋁
合金)出口量大幅增長,今年1—7月,我國共出口鋁合金48.46萬噸,同比增幅為139.9%,這其中,以一般貿易出口的鋁合金就有26.42萬噸,同比增幅為367.5%,占比超過了50%。而往年該項下出口的鋁合金占比很小,即使在最多的2007年也沒有超過25%。
在國內房地產市場因受到外部經濟不穩而國內貨幣緊縮的共同影響而逐漸萎靡的情況下,許多
型材廠將目光投向了鋁合金出口以緩解生產的供應壓力,可在如今能源價格不斷攀升的情況下,國內大量鋁合金的出口相當于仍在變相出口中國廉價的能源,于是有了2008年8月20日國家開始增收15%鋁合金出口關稅的政策出臺。從9月起一般貿易出口項下鋁合金的出口將會出現大幅下降。在原鋁、條桿、純鋁管及合金鋁等變相鋁出口途徑相繼被堵之后,短期難以有替代出口的方式,國內鋁的供應壓力隨之加大。
在相關產品出口受阻的情況下,國內原鋁生產卻沒有減速的跡象。根據國際鋁協(IAI)的統計,在不包括中國產量的情況下,8月份原鋁日均產量為7.01萬噸,較7月的7.0萬噸略有增加,較去年同期的6.8萬噸增長2.94%。如果將中國的產量包括在內,7月份全球原鋁產量為333.8萬噸,月環比和年同比分別增加1.68%和5.10%。2008年前7個月,世界原鋁產量為2268.3萬噸,同比增幅為7.07%。根據中國
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統計,1—8月份中國電解鋁產量為893萬噸,同比增長12%,8月份中國原鋁產量為119.0萬噸,同比增長12.27%,日均產量為3.82萬噸,較上個月增加了2.2萬噸。
鋁產業屬于高能耗資金密集型產業,一條
生產線從建設到投產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時間,投產運行后為了降低成本必須大量生產產品才能維持盈利,這也就出現了如今鋁價大幅下挫,可許多鋁廠卻不愿意或難以大面積減產的現象。而每條
電解槽500萬以上的停產損失更使得鋁廠即使出現虧損也難言輕易停產。
全球金融動蕩導致市場信心崩潰以及鋁本身供需失衡的狀況只是當前鋁價下跌的直接原因,而背后更深層的原因是中國鋁產業面臨再一次的整合。
超低鋁價加速產業整合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可較快的發展速度換來的是環境的日益破壞和毫無競爭力的產品結構,而鋁行業中不管是
氧化鋁生產還是型材加工,同樣面臨這樣的難題,一方面大量占用國家緊缺的電力資源,另一方面產品結構往往定位于物美價廉的低端產品,整個產業鏈缺少核心競爭力。
鋁廠是“電老虎”眾所周知,整個鋁產業鏈需要大量的電力供應。在中國電力富裕的年代,許多地方政府為了解決當地過剩的電力,興建了一批
氧化鋁廠和鋁型材廠,同時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人口。可隨著中國工業經濟的裂變式發展,中國由改革開發初期的電力過剩變為緊缺,而電廠和電網的分離更加劇了電力供應結構性失衡。作為當初解決富余電力而興建的許多鋁廠如今不但沒有了存在的理由,其大量閑置的人員也成為社會穩定的隱患,這一切都需要進行行業整合。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興盛造就了
建材市場的紅火,而鋁型材因為優良的性能成為其建材首選,在此背景下,大量民間資本進入鋁型材產業,地方上出現了許多的民營中小型企業。但是,在國內房地產市場需求低迷的今天,這些企業的訂單數已明顯不如往年,最重要的是因為缺少行業集中度,所有企業賴以生存的往往是價格戰,而不是通過產品創新來解決出路。隨著國家“大飛機”項目的實施,以及高油價催生汽車對于輕質鋁合金的需求,鋁行業往后將朝高端化發展,而不是把大量資源投入到低端產品中去,而這一切也需要進行行業整合。滬鋁價格長期低于許多企業的成本線,這意味著將有許多企業會停產倒閉,會有更多企業被并購,也意味著會有更具規模優勢、更高端、更優秀的企業誕生。整個行業的發展也會更加健康和均衡。
倒逼循環使行業面臨更大陣痛
鋁的成本構成大致是:1噸鋁=2噸氧化鋁+15000千瓦時+輔料成本+人工成本+機器折舊,其中氧化鋁和電費約占總成本的80%。國內許多鋁廠的生產成本前期約是17500元。近期隨著氧化鋁及輔料報價的下調,1噸鋁成本有所下降,但估計仍在16000元以上。13000元市場價格已偏離成本近300元/噸,但目前的鋁價走勢以成本價作為其漲跌的依據顯然已經失效,后期走勢更多的還是要觀察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整個全球經濟的方向。面對全球經濟下行風險的顯現、市場信心的崩潰,鋁的需求狀況后期仍難以樂觀。而需求縮減效應將會逐步上溯,即下游鋁材等終端消費的縮減導致電解鋁價格走低,而電解鋁價格的倒掛必將導致氧化鋁需求的下降,進而逼迫氧化鋁價格下跌,同樣氧化鋁的需求縮減同樣會倒逼上游礬土原料價格以及運費的下降。隨著礬土、氧化鋁價格的松動又將帶來鋁價的再次下跌。這種現貨經營中的熊市倒逼循環會使得目前產業鏈條中電解鋁環節的困境向全行業擴展。雖然相信鋁價不會無止境下跌,但企穩的代價將是全行業特別是電解鋁行業必須經歷更大的陣痛,即減產、停產以及隨之而來的行業洗牌、結構重整,以使供需重歸平衡。目前長時間快速的下跌不排除出現快速的反彈,但在疲弱的外部經濟環境下以及需求有效恢復和供應真正縮減之前,價格仍將會保持下行的態勢。
從1993年以來的技術走勢來看LME目前的位置可能會有所支撐,2000美元則是下個可能的支撐位置,而如果全球經濟最終陷入衰退,LME鋁價將會回落至1600美元附近。國內鋁價恐怕也難逃跌至12000甚至更低點的命運。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